宫明茶旗舰店 宫明茶旗舰店

古代茶叶饮用方法

一煮茶法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饮。唐代以前无制茶法,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又称之为'茗粥'。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旧习依然难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流行。中唐陆羽《茶经·五之煮》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清代周*联《竺国记游》载:'西藏所尚,以环州雅安为最。......其熬茶有火候'。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二煎茶法

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而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唐诗中多有描述。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诗有'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五代,宋朝流行点茶法,从五代到北宋,南宋,煎茶法逐渐衰亡,南宋末已无闻,

三点茶法

点茶法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笼击拂。《茗录》'生成盏'条记:'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点茶是分茶的基础,所以点茶法的起始当不会晚于五代。明朝前中期,仍有点茶。朱元璋十七子、宁王朱权《茶谱》序云:'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飘汲清泉注于瓶而饮之。然后碾茶为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汤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入于巨瓯。候汤出相宜,以茶笑摔令沫不浮,乃成云头雨脚,分于啜瓯'。朱权'崇新改易'的烹茶法仍是点茶法。点茶法盛行于宋元时期,并北传辽、金。元明因袭,约亡于明朝后期。

四泡茶法

陆羽《茶经·六之饮》载:'饮有粗、散、末、饼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午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即以茶置瓶或缶(一种细口大腹的瓦器)之中,灌上沸水淹泡,唐时称'庵茶',此庵茶开后世泡茶法的先河。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明代陈师《茶考》载:'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置茶于瓯、盏之中,用沸水冲泡,明时称'撮泡',此法沿用至今。明清更普遍的还是壶泡,即置茶于茶壶中,以沸水冲泡,再分到茶盏(瓯、杯)中饮用。据张源《茶录》、许次行《茶疏》等书,壶泡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茶、冲泡、丽茶等。现今流行于闵、粤、台地区的'工夫茶'则是典型的壶泡法。

宫明茶叶 茗山系列2006年布朗 那卡 老班章熟茶357克 3饼组合装

宫明茶叶 茗山系列2006年布朗 那卡 老班章熟茶357克 3饼组合装

¥

去购买

热卖爆款
全面了解 宫明茶叶 茗山系列2006年布朗 那卡 老班章熟茶357克 3饼组合装
  • 宫明茶叶 茗山系列2006年布朗 那卡 老班章熟茶357克 3饼组合装
  • 没有更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