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机汇1 搞机汇1

仓储+调度,YOGO智能配送站能否改变外卖配送格局?

雷锋网消息,1月16日,Yogo Robot发布了其首款群体机器人智能配送解决方案。

Yogo Robot成立于2015年10月,创始团队此前曾涉足诸如竞赛机器人、扫地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20多个机器人品类,由于意识到终端配送已经进入降本增效阶段,最终押注终端配送行业。

此次发布的YOGO Station群体机器人智能配送解决方案正是Yogo在终端配送行业中定位楼宇配送场景的一款新品。

Yogo Robot联合创始人蔡晓玮认为,任何科技产品都要经历模仿、理解和应用三个阶段,现在我们仍然处于模仿阶段,即弱人工智能阶段。

终端配送涵盖多个环节,针对终端配送现在面临的痛点,蔡晓玮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物业管理。多人同层电梯效率低,人员流动管理成本高,电瓶车停放管理难;

终端用户。电话催取体验差,下楼取物耗时耗力,递送物品无保障;

物流配送员。等待取货效率低,用户投诉不被理解,行业运力有缺口。

Yogo此次发布的YOGO Station群体机器人智能配送解决方案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行业痛点。

YOGO Station智能配送站箱体配备1个外卖人员录单口,可以同时携带3台配送机器人,最多可以携带18件包裹,采用8个独立控制器、10个独立传动系统和28个传感器,采用立式储物空间,通过三自由度机械臂精准识别所需配送物品,并通过独立对接系统下发到相应的配送机器人。部分关键参数如下:

录单口设置1个高清摄像头,支持人脸识别、刷脸支付;

配备15.6寸高清显示屏,可播放各种格式的视频和图片;

暂存仓设有通风系统,保障食品存储环境;

配送机器人内仓可自动感应物品,做到防滑、防漏;

配送机器人可以自主呼叫电梯,拨号用户通知取餐。

配送是一个多环节服务场景,包括录入、调度、配送、闸机、电梯、通知、取件、反馈等多个环节,YOGO Station智能配送站提出了一个系统性的终端配送方案,该通过云端、智能存储分拣柜、配送机器人和IoT设备的联合运作,将只在录入环节需要通过人工实现,同时,解决了楼宇内最后100米的非标准化递送场景。

另外,据雷锋网了解,此次发布的YOGO Station不仅拥有转存的功能,还加入了调度的能力,从而实现「调度——转存——出仓」关键工作流程。

以最常见的送外卖为例,饿了么π事业部负责人任斐指出,“一个订单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浪费在等电梯上,如果选择使用配送机器人代替配送员执行楼宇内的配送,除了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使配送员免于订单超时的风险。”

Yogo创始人兼CEO赵明向雷锋网透露,YOGO Station已经在实际环境中测试应用,将会在年底实现批量落地交付,此次发布的YOGO Station仍主要应用于外卖场景。

就配送业务发展,任斐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全人、人+机、全机。2017年10月,饿了么启用首个楼宇站点;2018年4月,饿了么的机器人配送已经实现商业化运营。至此,饿了么的配送业务开始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逐渐进入到「人+机」阶段。

在配送机器人进入配送流程实现商用过程中,楼宇配送被认为是配送机器人首要尝试的应用场景,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需要考虑两个目标:

效率基线。在楼宇配送场景中,人的成本是多少,配送机器人的成本是多少,从而得出硬件(配送机器人)的陈本目标;

成本基线。在楼宇配送场景中,人的效率是多少,配送机器人的效率是多少,从而得出硬件(配送机器人)的效率目标。

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具体配送机器人在实施过程中,又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效率问题,配送机器人一次能带多少单,单位时间内可以跑多少次,最终换算成机器人的运力。

另一方面是服务质量的问题,配送机器人是否可以提供和人一样的服务质量,紧急情况是否可以保证舱体中的餐不会撒漏,不会送错餐。

任斐表示,“在近两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解决了大部分问题。饿了么已经在2018年4月实现机器人配送商业化运营。”

谈到两家合作,赵明表示,由于饿了么更接近用户端,在合作过程中,饿了么主要在用户需求上提供支持,Yogo负责将具体需求在产品中实现。

另外,“现在在外卖配送业务中,机器人成本和人力成本成本已经基本能够达到平衡。”这也使得配送机器人批量落地于外卖配送场景成为可能。

站在岸上想象某些事情做不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而且,如果能做到,价值会很高。

谈到机器人挤电梯这一问题时,赵明这样解释。

除了抛出一个哲学概念外,赵明也从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实际讲解了机器人挤电梯这一问题。

从技术角度而言,由于加入梯控模块,机器人会比人更早知道哪部电梯先到;同时通过混合式路径规划及高灵敏度(路径规划反应速度30次/s)和高定位精度(毫米级),实现在人群中穿行;

从市场角度而言,如果使用机器人在楼宇内配送外卖,中午将不再有人专门下楼取餐,也就不涉及和大流量人群挤电梯的问题。

从赵明向雷锋网展示的视频中,雷锋网确实也看到,Kago机器人在楼宇内配送过程中,确实能够灵活地在人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挤”进电梯。

除了此次发布的YOGO Station以外,此次随配送站一起展示的为Yogo的Kago 4机器人,为其第五代机器人,谈及三年多时间迭代的这五款配送机器人,主要迭代的产品功能,赵明将其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悬挂系统,通过悬挂系统的迭代,以适应不同路面,从而运行地更安全、更平稳;

第二,储物空间,对储物空间的安全、通风能力等性能的提升;

第三,使用寿命,公共类产品尤其对使用寿命要求更高,通过不断测试和改良,提升配送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第四,算法,在不同场景中运行时长越长,收集数据越多,算法也得以不断通过反馈数据实现优化。

其中,算法是现在深受行业关注的一点,Yogo在这方面与行业其他厂商做法有所不同。

国内大部分机器人用的是x86系统,外加一套ROS,ROS是一套开放的研究机器人的开放平台,好处是你需要的算法都能找到,只需要做集成,不用自己再去造;坏处是其中的定位、识别、路径规划、逻辑协作等都是面向科研的,也是科研中的各位学者或教授贡献的。这使得其在面对实际的复杂应用场景时,整体效果很差,商业落地也就成了问题。因而,基于此前的研发经验,我们自己做了Gol算法,包括我们的操作系统层MCU的通讯都是自己做的。

配送机器人的这几年

配送机器人是随着物流、外卖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类服务类机器人。

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认为,2012年,服务机器人出现诸多类别产品,但并没有出现很理想的产品。现在市场需要的服务机器人是集需求、技术和模式于一体的产品。

配送机器人的出现,似乎满足了赵杰教授对服务类机器人提出的三点要求。

2018年双十一当天,物流包裹突破10亿大关,大致相当于全美二十天的物流货量。而阿里官方表示,10亿这个量级在不久的未来将会成为常态。

饿了么在2018年有300万的骑手,预计2020年将需要1100万骑手,而随着国内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在配送领域,「机器人」换「人」将可能成为「机器人」弥补「人」不愿意做的岗位空缺。

就目前来看,配送机器人领域已有众多玩家入局,包括餐饮、快递、楼宇、外卖等行业都已经开始尝试将配送机器人带入到实际应用场景中。

无论是商家为营销引入的网红机器人,还是为了实际提升工作效率或弥补岗位空缺引入物流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拥有更多机会进入行业实际应用中打磨,也就意味着将能够更快实现成熟落地。

Yogo最初做室内场景点对点配送,随后将楼宇场景囊括到业务范围内,也正是基于此次发布的群体机器人配送解决方案,Yogo更好地实现了楼宇配送。“Yogo希望将整个物流体系对接到整个智能楼宇或智慧城市体系中,提供全场景终端配送解决方案。”

Yogo此次发布的智能配送站,解决了快递配送最后100米的配送难题。据雷锋网了解,配送机器人是一类在技术需求上低于足式机器人,在场景化功能需求上高于服务类机器人的一类机器人,也因此在近几年得到了众多厂商的青睐,这一赛道也涌现出众多玩家。

从成本和效率上来看,单体智能在配送领域仍显得“不够用”,群体智能成为行业内一直在提的概念,此次Yogo发布的智能配送站,在群体智能的基础上,又加入类似「蜂巢」的仓储概念,以及物联网平台的调度概念。

在市场已有明显需求,相应配送机器人也已经经过诸多公司各自的几代产品打磨后,Yogo Station是否能改变外卖配送领域格局呢?

热卖爆款
没有更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