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作为居家生活中最常见的家电之一的电视,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兼具了影音、娱乐、游戏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电视开始成为了智能家居的中心,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彩电市场也因此日益备受瞩目。
尽管由于受近几年电视行业面板大幅涨价及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全球电视行业的销量及增速均有所放缓,但根据世界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HS Markit发布的全球电视出货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全球出货量份额达到了31.7%,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完美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而来自国内的厂商海信也以48.2吋的平均出货尺寸,超越了三星、索尼等日韩品牌,稳居全球电视平均尺寸第一。
自1958年天津712厂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视机以后的几十年间,电视经历了黑白显示技术、彩色CRT显示技术和液晶平板显示技术的演变,但中国上百家电视企业大多数时间都是跟跑者的身份。
原因很简单,高端市场做不到科技独立,'缺芯少屏'、核心部件被外国厂商掌握成为了主要的短板。正是看到了这一短板,2001年,濒于亏损的海信电器投入巨资研发彩电芯片,历经4年,打造了国产第一枚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音视频处理芯片——信芯,打破国外芯片对于中国彩电业全行业的垄断,并迫使同类国外芯片的价格在半年后降低了50%。
在液晶面板方面,不甘沦为组装厂的海信则坚持做自己的液晶模组,并逐渐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在动态背光分区技术和HIVIEW画境引擎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推出了ULED电视,大幅提升了电视画质显示水平。
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后,中国彩电企业并没有满足,一直在寻求超越,从而实现领跑。2007年,海信又做出了大胆尝试——以激光显示开启一条由中国企业自主定义的彩电发展道路,最终打造了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
从黑白显示技术、彩色CRT显示技术和液晶平板显示技术跟跑者,到'信芯'、ULED电视时代的并跑者,再到以激光电视技术为代表的领跑者身份的超越,中国彩电品牌在全球市场份额占前10名中占据5席,全球出货量份额已超过30%,出货单价和尺寸同样在快速增长,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彩电业正在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如果说近年来彩电行业最明显的趋势,那么份额的寡头化集中应该是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正如iPhone在手机行业、华为在国内安卓市场的份额一样,目前国内的彩电市场也已经出现了以海信为首的头部品牌份额集中的格局。
有着高市场份额、高附加值的海信,凭借着48.2吋的平均出货尺寸,蝉联全球主流品牌的第1位;在另外一项核心指标——平均出货单价上,海信电视也以434美元平均出货单价位居全球第四,中国第一,全球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日渐稳固。再观国内市场,根据中怡康、奥维云网两大机构检测数据显示,2018年,海信全渠道销售额、销售量占有率均位居中国市场第一,竞争力可见一斑。
事实上,对于处在头部品牌的海信来说,集中也就意味着品牌竞争力十足,从而再度导致行业份额向头部的集中,是一个均衡的良性循环,只要战略上不出现错误,海信的市场份额将得到进一步巩固,真正做到强者恒强。
当下,彩电市场正在发生剧烈的行业规则变化,不同层次消费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品牌竞争'将是接下里很长一段时间内彩电市场的主旋律,市场将更趋向于寡头格局。凭借着多年来在高端技术的积淀及市场营销上的智慧与灵活性,打造自己的'优势阵地',进一步巩固头部优势对于海信来说应该不是难事,未来海信的竞争优势或将进一步扩大。
海信(Hisense)H55E3A 55英寸 丰富影视教育资源 人工智能电视
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