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公司离家比较近,骑骑电动车半个来小时就到了,很方便。
去年公司搬了新地方,30来公里远还隔着杭州的钱塘江,电动车来回的续航就不够了。只好每天坐公交倒地铁折腾2小时才行。
但是每次家里到公交站、地铁站到公司走走加起来也要20来分钟。
所以去年9月份买了车,但是公司楼下停车不方便、收费又贵,只好把车停在公司附近的公园停车场,但是公园停车场到公司走走也要10来分钟。各种不方便。
每次从公司去停车场,总是在想,如果有个折叠自行车或者折叠电动车可以短距离代步,那该多好。
直到我遇到了RND-M1智能折叠电动滑板车。
RND-M1电动滑板车,由专注于小型化的短途智能交通工具的深圳瑞能德电子有限公司,为低碳时尚出行而打造的智能短途代步工具。
一、开箱、配件设计
好大的包装。
当快递送达的时候,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为方便电动滑板车快递送货,外包装除了常规的包装带固定外,外面还用了塑料膜包裹防止雨水淋湿包装盒后发生破损掉零件的问题。
RND-M1智能折叠电动滑板车的配件比较丰富。
标准配件为配件清单、说明书、感谢信、充电器及充电线、合格证、固定车把螺丝及六角把手。
为了提升首次RND-M1的首次试用体验,RND官方人员还额外的赠送了打气筒、铃铛、护具、爆闪灯以方便我骑行时使用。
当然这些额外的碰见是可以选购的。
我比较喜欢这个爆闪灯,在夜间骑行的时候,其红色灯光可以提醒别人注意我们。
白色灯光则可以作为照亮灯。
如果充电头能改为更为大众的MicroUSB接口就更好了(目前是MiniUSB接口)。
二、安装很简单
为方便快递运输,默认左右两车把手是没安装状态。
拆开外包装就可以进行安装,把手和车架有卡槽卡位固定,安装好后不会发生车把手会转动的问题。
安装还是比较简单的。
通过标配的六角扳手和螺丝进行安装、固定即可,其他的在出厂的时候就已经安装好了,不需要多强的动手能力。
固定车把手最好是电动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时进行,这样比较简单。
稍微说一句,官方有安装过程教程。
三、外观设计
同事刚好也有一辆RND电动滑板车,不过是第一代的,我也试乘过。
作为升级版的RND-M1最直观的就是外形大了,长宽高尺寸为1179mm×342mm×1144mm,做工也更加扎实。
相比于前代电动滑板车,RND-M1主体结构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进。
比如充电接口、电量显示及电源位置移到了身前,更加直观、一目了然。
比如轮胎规格、比如刹车装置等。
具体后面详述。
RND-M1的站立区域长度大概为48cm、车底盘离地间隙为12cm。
站立一人、过小路坎是没问题的。
四、细节设计
下面从上到下,从体验出发来探究RND-M1的细节设计。
1、防滑把手
为便于骑行的时候更好的握紧电动滑板车,RND-M1的左右车把手采用了防滑耐磨设计。
握持感不错,即使用力的旋转防滑塑胶,也没有发现打滑现象。
另外把手上的防滑塑胶横竖凹槽设计,也有利于手掌排汗。
2、扎实做工
之前说M1的做工更扎实。
除了车架采用强度高、质量轻的铝合金材质外,各金属相接部位的焊接工艺平滑、扎实。
3、直观的前置显示屏
和前代显示器后置不同,M1的显示屏采用了前置设计,4颗LED电量显示、蓝牙连接状态以及电源键和充电插孔,更加直观,稍微低一下头就能看到滑板车的电量、蓝牙状态。
而在我们主要的站立区域,RND采用了发泡TPE防震脚垫,并加入了防滑纹路,这样在骑行过程中,减轻了身体的高频震感。
4、舒适大轮胎
骑过车的都知道,轮胎越大越宽,骑行就约舒服。
M1在轮胎上有较大的升级,前轮胎采用了10英寸充气轮胎,后轮胎采用了10.5英寸真空轮胎。
无论是避震效果还是耐磨防滑效果,都有较大的提升。
对于一款折叠电动滑板车来说,这样规格的轮胎是比较有诚意的。
5、隐藏式线缆设计
RND-M1刹车线缆采用了红色软硅胶线材包裹,耐用的同时,还采用了从车把手刹车开始到后轮碟刹位置的隐藏设计。
美观度不错。
6、其他人性化设计
另外诸如,弹簧脚撑、后挡泥板等人性化设计,也让我们看到经过前代产品的技术迭代和经验积累,RND-M1已经较为成熟。
唯一有诟病的是,找寻了许多遍,无论是车上还是APP等地方,都找不见这款电动滑板车的具体型号。
毕竟这款电动滑板车是有标准版和PLUS版两个版本的,如果买了PLUS版的消费者去如何在外观上体现他的plus之处呢?
五、双重制动效果和最长可达30km的续航能力
RND-M1智能折叠电动滑板车采用了双重制动机制,左手手刹控制后轮的碟刹和脚掌控制的E-ABS电子刹车机制。
在一款电动滑板车上用上搞定电动车才有的碟刹,实属厚道。
刹车过程中,E-ABS电子刹车配合手刹不会抱死轮胎,我雨天高速刹车还没有出现过打滑的现象。
启动、减速都很简单,脚掌前部分踩下加速滑板车就骑行了,当速度太快或者想减速,松开脚掌即可。
RND-M1智能折叠电动滑板车标准版内置了36V.2A锂电池、PLUS版内置了36V.3A锂电池,最大续航能力分别为22km、30km,最大骑行速度为20km/h(解锁后可达25km/h)。
锂电池为三星、LG电池包,具有短路、过放、温度、过冲四种电池保护设计,具体动力和续航能力后面详述。
同时,RND为便于我们自己自行更换电池,滑板车底板支持拆卸。
六、一键折叠
作为短途代步工具,一键折叠是标配功能。
比如我就需要将RND-M1智能折叠电动滑板车放入汽车后备箱的。
一键折叠主要是通过前车架的旋转、按压解锁、再折叠固定来实现的。
完全展开也很简单,只要车把从后轮锁扣解开后,再把前车架竖直、稍微旋转下就可固定了。
RND在后轮挡泥板上设计了一个半封闭卡扣、在前车架上设计了一个锁扣,两者相互扣紧来进行锁住固定的。
美观的同时,还能对折叠状态进行固定。
在实际使用过程发现,如果挡泥板半封闭卡扣能设计成旋转左右两侧都封闭的卡扣就更好了,这样就可以防止折叠电动车放进后备箱,汽车颠簸时折叠电动车会散开的问题。
折叠后,RND-M1智能折叠电动滑板车整体的高度在30cm左右,11.9kg的重量男生单手即可提起。
过台阶、搬进后备箱也不在话下了。
M1长约1.14m的长度、高约0.3m的折叠状态,基本上我们汽车后备箱都能放下,还有一定的空间空余。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搬运折叠电动车时,需要小心搬运,避免折叠车锁口不牢散开后磕伤我们的爱车。
七、骑行体验
RND-M1智能折叠电动滑板车上手骑行比较简单。
不管是会不会骑自行车的,只要有独立的行动能力、身高在1.3m到2m中间、行动方便的人都可以。
我同事就不会骑自行车,我只是简单的告诉她,用脚前半部分轻轻踩下加速,当速度太快或需要停下来时,松开脚掌,再左手刹车即可。
不要尝试中途跳车。
她简单的练习了几下后,就能自如的骑行。
我们是新时代的潮人。
骑上RND-M1,就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我们也能享受春天的暖风在耳边穿梭。
短途出行,因为有了RND-M1变得简单,当然骑行的时候我们应该要遵循交通规则,方能成为路上潮人。
收到后天天上班、下班使用RND-M1智能折叠电动滑板车,让原本要花上10多分钟的路程,缩短到只有3-4分钟。
过减速带的时候,只要不高速行驶的话,能稳定的穿过减速带的。
震感的话,因为有了TPE减震垫和两个10英寸的大轮胎,所以震感不明显。
速度方面,通过小程序上的程序速度解锁,最大时速可达25km/h,比共享单车速度快多了。
爬坡方面,我公司门口有那种无障碍通行通道、坡度10°左右,稍微用力踩踏板即可进行爬坡。
制动方面,有了手控碟刹和E-ABS电子刹车,我在高速行驶时,松开脚掌后,刹车的稳定性还是很不错的,制动距离3.6m左右。
八、有待提升的APP
RND-M1智能折叠电动滑板车国内版,考虑到这不是一个高频使用的、更多的是辅助性的APP,RNDA不想增加用户的负担,没有采用独立的APP设计,而是利用了微信的小程序功能,随走随用。
另外RND易行小程序可以发送到桌面,和APP相差不大。
RND易行小程序整体的GUI界面比较具有科技感和机车的仪式感。
打开手机蓝牙和电动车开机,点击搜索后,即可点击链接。
进入程序界面后,电动车电量、实时速度显示在主要区域,下面则是骑行模式以及第二页面和上锁解锁按钮。
点开扩展的第二页面,就可以看到总的骑行时间、平均速度、本次历程和累计里程。
不过由于电动车机身没有内置芯片模块,不能存储骑行数据,需时刻和手机蓝牙连接才能记录骑行数据。
九、体验总结
前后连续使用了一星期的RND-M1智能折叠电动滑板车,它很好的解决了我短距离代步的需求,提升了我在路上的通行效率。
相比前代,RND-M1提升、改进的设计和体验比较多的,无论是舒适的大轮胎还是手控碟刹、长续航的锂电池、一键折叠的便捷性,让我体验到了一款成熟的短途智能交通工具。
在人人提倡低碳出行的今天,如果你的通行距离在3km内,RND-M1折叠电动滑板车还是很值得体验的。
优点
1、配件丰富,标准配件外,还赠了打气筒、铃铛、护具、爆闪灯以方便我们骑行时使用。
2、安装简单,除了车把手外,其余其他的在出厂的时候就已经安装好了。
3、3秒左右一键折叠,加上11.9kg重量,单手可提的同时,放进汽车后备箱也简单。
4、手控碟刹+E-ABS电子刹车双重制动,即使高速行驶刹车也不打滑。
5、上手操作简单,简单练习后,即可自如骑行。
6、10英寸充气前轮、10.5英寸真空后轮,减震、舒适度不错,过减震带也没问题。
7、小程序GUI界面具有科技感,无需额外安装APP。
缺点:
1、无论是车上还是APP等地方,都找不见这款电动滑板车的具体型号,如果买了PLUS版的消费者去如何在外观上体现他的plus之处呢?
2、没有独立APP,微信小程序目前功能稍显简单,不够丰富。
3、机身没有内置芯片模块,不能存储骑行数据,需时刻和手机蓝牙连接才能记录骑行数据。
4、锁扣锁紧设计可进一步提升,以便在放后备箱更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