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作息到完成作业,孩子的拖延都可能点燃成人的怒火。各种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应运而生,大受欢迎。然而,外滩教育特约作者,资深心理咨询师严艺家认为,很多时候孩子表面上的拖延,实则是为获取满足感。因此,孩子需要的不是克服拖延,而是他的需求被看见。究竟拖延和哪些因素相关?背后深刻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一起来看下文。
1、拖延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1、孩子的散漫,都是学的大人的习惯
家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孩子生活中的模仿者,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没发觉的习惯,却在孩子的眼中放大,并不由变成了自己的坏习惯。比如孩子回到家了要先洗手才能吃东西,可是妈妈说了2遍,孩子还是慢悠悠的应付,仍旧不见动。因为妈妈每次让爸爸做事情,都要反复催促,爸爸才会去做,所以孩子也学习了爸爸的这个坏习惯。
2、孩子不是真的慢,只是不愿意做这件事
孩子在专心或愉悦的做着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没有考虑他的感受断然的要求他马上就要去做另一件事,负面情绪导致孩子的拖延反抗。
比如在吃饭前,孩子在看很喜欢的动画片,这个时候妈妈叫孩子吃饭了。但是叫了几遍孩子还是没有动静。妈妈很生气,不由分说的就关掉了电视机,要求孩子立刻到饭桌上去吃饭。这时候,孩子是非常不情愿的,甚至还带着点怒气的,吃饭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很不开心,他便不愿意好好的执行了。
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拖拉是因为不知道时间的价值,磨磨蹭蹭浪费时间也不觉得可惜,做起事来没有计划,想起什么做什么,也不规定何时完成。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是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的故事。
1、建立时间观念
首先需要帮助孩子“看见时间”。收集记录孩子每日的活动,记录要详细系统,让孩子看到自己每天做了什么,每天能做什么。然后,你需要和孩子一起针对每日活动进行评估,划分活动的优先级。这也是孩子管理时间的重要依据,也是为合理分配时间做准备。
让孩子对时间产生紧迫感,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对时间产生紧迫感。大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利用倒数的方式强化孩子做事时的紧迫感。“睡觉倒计时开始了,你现在有10秒的时间,10,9……2,1。”此外,你也可以给孩子规定出做事的时间要求”长此以往,孩子拖拉磨蹭的毛病定会有所改善。
家长应该让孩子做事前列个计划,并且要尽量遵守,提高孩子的效率,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如果能尽快做好一件事那么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进而懂得时间的可贵之处。
2、建立鼓励机制
孩子们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才会选择拖延。当然,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做,而是因为他们对这件事存在恐惧心理,一旦他们在内心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就会对你想要他做的事产生拖延的习惯。
这时候你不妨奖励奖励规则,不过,不要用物质上的奖励,最好是他平时喜欢的情感上的事。比如列一个表单,每做一件事,就贴一个小红花,或者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可以慢慢地培养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当事情发生时,孩子本能上产生思想上的抗拒,进而拖延。
最后,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但是这里要注意,时间表不是你对孩子的约束,不能只代表你的主观意愿。要用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按照时间表执行。
3、父母应该怎样引导?
1、改变说话方式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不要总说孩子“慢吞吞”、“拖拉”,要对孩子说“比比我们谁快?”给孩子积极的暗示,用适当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孩子,孩子才能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
用正面的词语去表达,不说“你不要迟到哈”这样的话,可以改成“孩子,现在7:30,注意上课时间哦。”因为孩子对于“不要”这样的词,往往不好接收到。比如你说“不要踩”,他一脚就会踩上去。其实他有时候真的不是故意,而是只听到了“踩”,接受不到“不”,这是孩子认知模式所限。少说“不”,把负面的话改成正面的话,孩子就更能明白你在说什么。
可以从生活中引导孩子纠正拖延的习惯,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玩具,通过游戏来认知时间规划。
2、让孩子承担“后果”
家长不妨规定做事情的时间,甚至可以给孩子列一个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同时让孩子承担做不完事情的后果。比如当孩子迟到、晚睡、完不成作业、晚归时,有一些相应的小惩罚,让他明白做事拖拉磨蹭会承担“很严重”的后果,那么他就会有意识地改掉这个坏习惯。
教育孩子是件不容易的事,家长首先不能急躁。对孩子磨蹭,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何况纠正一个坏习惯重新建立一个好习惯。给自己也给孩子一点时间,多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
嘉宝 缤纷水果配方营养米粉225g(新老包装随机发货,老包装225g,新包装250g)
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