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酒历史,伴随着酿造技术的改进,不仅酒的品种繁多,而且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酒文化与酒民俗,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关羽温酒斩华雄,从此名震各诸侯;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苦辣酸甜都在喉……
中国历史上,跟温酒有关的桥段很多,都极具英雄豪情。古人喝酒为何要先“烫”一下,难道热酒更能激发人的万丈豪情?为何如今却很少有人这样做!原因有这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酒的种类不同。
在元朝以前,白酒还没有盛行的时候,主要都是黄酒和米酒的天下。很多人都听过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里面有一句诗词叫做“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里的浊酒应该指的是黄酒,因为黄酒颜色深黄,不像白酒那么透彻清亮。
而在《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章节,武松要喝酒时,多次出现了店小二“筛酒”这个词。说明当时喝的很可能就是米酒,因为米酒里有很多糯米,所以需要“筛”一下才能喝。
不论米酒还是黄酒,酒精的度数都比较低,大约在10-20度左右。冷喝的话,口感比较差,尤其是冬天,喝一肚子凉水,很难受。但是加热一下就完全不同,酒精散发出来,喝着劲大,味道也好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味,显得更有气氛。
酿造工艺
中国的酒有两种酿造工艺,一种是过滤,另外一种就是蒸馏。古人喝的都是过滤酒,而咱们今天喝的白酒,都是蒸馏酒。所谓过滤和蒸馏都是将酒提纯为适合我们饮用标准的方式。
即谷物或其他含糖原料发酵完毕产生酒水后,再经过滤而成的酒。因为过滤手段有限,这种酒残留的粮食杂质是非常多的,所以又称为“浊酒”、“黄酒”。陆游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浑,就是不清澈,因为过滤的不精细。
经过高温蒸馏提成的白酒,再用低温加热酒水,口感没有任何改变,又何必再多此一举呢?何况我们如今的白酒有很多不同的配方香型,说不定一加热反而破坏了香味和口感,那就不只是多此一举,反而是得不偿失了。
去除有毒物质
古代白酒(烧酒)的酿酒技术还不成熟,温酒去寒还能去掉酒中的有害物质,如甲醇、乙醛等。古代中医很早就发现饮酒过量会产生中毒症状,但把酒加热后再喝,症状明显减轻。
其实,就是通过加热,把酒中沸点低的甲醇和乙醛挥发掉,这样酒后就不至于头昏目眩、神志不清、浑身乏力。随着现代酿酒技术的日益成熟,酒中的“杂质”越来越少,如今很少有人通过温酒驱寒,“烫”酒习俗开始渐行渐远,但烫酒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然而,在很多边远农村,这种烫酒习俗依稀还能看到,依然保留着那种原始的、久违的仪式感、亲切感!
所以大家下次喝酒的时候,如果想要将酒烫一烫也是未尝不可的。如果你对此还有其他不同的意见或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同时也可以关注,了解更多的美食知识。
五粮液 普五 第八代 经典 52度500ml*6瓶 整箱装
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