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汽车文化里,有各式各样的形式,而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已,有些甚至成为了他们的生活的一部分。
在欧洲旅游时,我注意到,多数人只是把汽车当成工具,而不是宠物或财产。用3-6个月的全国人均收入,买一辆车,是很常见的。美国同样如此。由于日系车具有售价低、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在美国占有率很高,据我在街头观察,大致有一半那么多。而美国本土的汽车品牌,只占三分之一。不过,当地人在游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追求经济了。
比如,这样的宿营车,对于欧洲人来说,足够了。但对于美国人来说,它实在太小。美国人似乎很喜欢用皮卡拖着这样一辆宿营车。至于更大身材的宿营车,就更常见了。这种宿营车的体积,基本上跟咱们的大金龙差不多。停车后,中间部分还能向外延展,车内空间之宽敞,可想而知。驾驶这种车的人,往往还会拖着一辆小车,以备抵达目的地之后使用。
在东海岸,前往佛罗里达的公路上;在西海岸,前往洛杉矶的公路上,这样的车,几乎一辆接着一辆,数量极多。至于宿营车营地,也特别多。我曾到一个营地参观,电源、上下水、洗衣房、便利店,各种服务设施很齐全。当然,也有只能停车,其它服务一概没有的营地——价格自然比较便宜。在我见到的范围里,比较贵的营地是80-100美元,比价便宜的营地是20-50美元。
分散的居住环境、完善的路网建设、严格的交通管理、周到的汽车服务,几个因素叠加,造就了美国人对于汽车的依赖,远远高于其它国家。汽车与生活的联系程度,也远远大于其它国家。因此,它被誉为“车轮上的国家”,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