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对于相机来说是个关键节点,一来是相机胶片巨头柯达集团宣布破产,停止大部分胶片生产业务,预示着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的胶片时代的消亡。第二点是索尼正式发布了第一台全画幅无反相机,宣告无反相机与传统单反的全面宣战,数码时代的全面来临。
数码时代的来临,以索尼为首,发布了A7系列,以搭配全画幅感光原件为根本,引出了挑战传统的相机,从A7系列的表现证明了轻薄化,数码化为标签的“微单”也是可以专业化。
那长久以来微单就是索尼,索尼就是微单的印象深入民心。后单反时代索尼是否会成为佳能一般的存在呢?这时候以富士为首“无反相机”生产商后来居上。他们并没有全画幅感光原件的生产能力,但是以本来的用户沉淀和不错的成像表现,在市场上获得不少的地位,其中就有富士。
那我们看看现在的数码时代里的微单战争,选择索尼还是富士?
— ❶ —
开疆之作索尼A7系列
A7是第一款搭载全画幅感光原件的无反相机,索尼在无数APS无反相机的铺垫下,终于在2013年这个时间节点发布了A7系列,轻薄机身+专业画质,这一下让人感觉专业的画质不仅仅是让笨重的单反垄断了。虽然早起的A7并不能作为一个“挑大梁”的存在,但是A7的发布让人看到了希望,一种数码化,一种打破传统的希望。
而A7的发布足矣挑战传统单反市场的存在,针对了那些希望轻量化和容易获得高画质的用户,A7恰恰是这样的存在。接下来的A7mark2加入了五轴防抖机身,和改变了整机的机身语言设计,整体趋向完美,熟悉的波轮运作,全新的五轴防抖。一种复古加科技的味道跃然于纸上,来到了你的手中。A7系列代表了专业画质也能轻量化的存在。
—❷—
A6000索尼的佳能7D
7D之于佳能,A6K之于索尼。熟悉相机的用户都明白,佳能在中高端市场还有7D这么一块招牌的,高端机身,旗舰操作,超旗舰的连拍速度,一切都那么完美,唯独是画质不是使用全画质的感光原件,A6000就是这么的一个存在。超快的对焦以及连拍速度,在连拍方面让A7老大哥系列都黯然失色。
A6000是用了APS画幅感光原件,而它的存在让索尼缺失的中端市场得到了弥补,高速度连拍和高精度的对焦系统,风头一时无两,更有放弃全画幅A7的举动,为了连拍而选择了A6K,在中高端市场表现,A6K更加成为抹杀同阶段单反相机功能的存在。那么要说唯一的不足就是镜头蛮贵,这是索尼的“通病”了。
—❸—
用情怀对抗索尼的富士
索尼大法好,没错。索尼是把无反相机做到了专业性,但富士是把自己的优势加上了无反相机上做出了差异化。富士运用了自己的工业设计和审美做出了不一样的产品语言。复古外观加现代的技术造就了现在的富士。
富士的X-A3是融合了时尚和科技,面向女性用户的微单。使用了APS画幅的感光原件。相对于专业的索尼,富士更想把摄影带入平凡。富士的预设和直出照片色彩都是其他相机大厂无法媲美的。而这款X-A3更是加入了美颜功能,复古的外观加入新时代的操作系统和专业的画质表现,富士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 ❹ —
富士的旗舰之路
富士永远不缺粉丝,但是富士有一个遗憾,这么好的一个品牌竟然从来没有全画幅相机,自主制作全画幅相机是对一个品牌实力的肯定。而富士这一个有着上百年的企业竟然没有把目光放到全画幅市场里面。而富士的旗舰相机都是改进操作逻辑加上那修修补补的APS级别的感光原件。
2017年年初上市的X-T20作为前代旗舰的升级,拥有2400万像素的感光原件,把连拍速度提高到每秒14张这种骇人听闻的等级。更直观的操作语言,加上富士独有的直出色彩。X-T20的发布还是一如既往富士粉丝的狂欢节。其实,富士的色彩,富士背后的文化和给予用户的并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表现和黑科技的堆砌。我想,富士不发布全画幅机型是想让用户感受到轻便化的摄影乐趣,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画质表现吧。
— ❺ —
结语
微单也称无反相机,让在追求专业画质和轻便化的同时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如果是追求专业画质的话和拥有后期投入的预算,我建议选择索尼大法,索尼的黑科技和画质表现是直接挑战世界上最好画质的存在。而富士,这个情怀、复古加科技的厂商,如果你喜欢摄影,如果你喜欢无忧无虑地拍照,不想让后期处理打扰你的生活,那么选择富士吧。微单的战争,谁赢谁输,那要用户的投票去决定吧。
索尼(SONY) 微单相机α6400 ILCE-6400L/ SCN2(16-50MM) 微单套机 银色
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