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人群免疫力,则可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源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感染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并能把这些病原体播散出来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本次首发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其最初的传染源高度怀疑来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如果像禽流感一样,传染源仅限于禽类动物,则人类被感染的机会有限,不会出现多人聚集性发病。一旦病毒在人类中发生了传播(人与人间传播),则人就变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更重要的传染源了,因为人与人间接触的机会远远高于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
人感染病原体后,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病人就是显性感染者。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感染的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时,病原体会在人体内大量增殖,通过释放毒素或引起人体免疫反应使人得病。这时,病人会表现出明显的相同或不同临床症状,同时不断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显性感染好理解,那隐性感染是怎么回事呢?当机体的抵抗力较强,或感染的病原体数量较少、毒力较弱时,人体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成为隐性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但隐性感染者仍可在一定时间内排出少量病原体,成为传染源传播疾病。
如果一种传染病没有或很少有隐性感染,说明这种传染病的传染源只有病人。例如,传染病中的麻疹和水痘感染后的发病率达95%和90%,因此病人是这两种传染病唯一的传染源。非典(SARS)的流行具有相似的特点,几乎所有患者都能追溯到明确的接触史,家庭聚集性发病较明显,且抵抗力较强的青壮年发病者较多,及早发现病人并实施严格隔离后,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但在大多数传染病的流行中,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常常超过显性感染者。因此,在这类疾病的传播中,由于隐性感染者数量多,且难以发现和诊断,给传染病的防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情况看,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可作为传染源传播疾病。在这种疾病发生的初期,人们注意到的重点是有典型肺炎表现的感染者,一些轻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被忽略。而由于隐性感染的存在,起初以典型肺炎为表现的家庭聚集性发病不明显,在无诊断试剂检测的情况下,新型冠状病毒被认为是“有限的人传人”。
目前,发热、乏力、干咳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后的典型症状,但在已确诊病人中,也发现了以腹泻、流涕、鼻塞等症状发病的非典型病例。因此我们认为,由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再加上许多漏诊的轻症患者,像当年非典那样只隔离治疗病人(消灭传染源)很难快速控制疫情。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控制人口流动、减少人与人间的接触、戴口罩和洗手等切断传播途径的做法,是当前最好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