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电视屏幕不是正方形,也不是圆形的,而是规规矩矩的长方形?他们有固定的尺寸比例吗?答案是确定的。
目前主流液晶电视机的屏幕比例是16:9,大约也就是1.85:1,这个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确立的宽银幕标准,称为“学院宽银幕”,主流文艺片基本都采用这种画框比例。
还有一种比例是21:9,大约是2.35:1,这是好莱坞大片的画框标准,由变形镜头拍摄得来,称为变形宽银幕,是长宽比最高的一种银幕比例。
但是再往前推100年前,电影的比例是4:3,大约就是1.33:1,这是最早确立的银幕长宽比,被称为“标准银幕”。前面这两种比例就是由这个比例而来。
那么最初这个标准银幕是怎么来的吗?你可能要问,为什么把1.33:1确立为电影标准银幕呢?
这事儿跟爱迪生有关。没错,就是那个发明大王爱迪生。
这是因为大发明家那一年发明并申请了打孔胶片的专利,在大规模量产推向市场前,必须确定画幅长宽比,这个小小的问题引来七嘴八舌的争论。
爱迪生公司的人脑洞大开,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建议,什么正方形啊、矩形啊,甚至圆形的啊都有。圆形由于技术难度太大被毙了,单说矩形,有人提出应该是竖幅的矩形,画面高度应该大于宽度,并提出了看似充分的理由。
理由还挺有趣:人类从爬行动物进化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的状态更接近竖幅的矩形,摄影以人为主,当然竖幅比例更恰当!别被这种论调蒙了,看起来有理,其实是扯淡。因为它根本没考虑到人眼的视野问题,
人类双眼的视野范围相当于两个圆圈水平交叉,如果简化为矩形的话,显然是横向的而非竖幅的,从观看的角度来讲,电影画框肯定是横向矩形更合适。
爱迪生也倾向于横幅长宽比,但具体比例多少,他心里也没有底。最后,他想到了绘画中的黄金分割原则,把胶片长宽比设定为4:3,即1.33:1。
拜托,绘画中的黄金分割比例是右侧这样滴,不是直接套用数字那么简单。但不管怎样,4:3的画幅比例就这么确定了,虽然出自工科男爱迪生之手,但不能说跟艺术一点关系都没有哈(黄金分割)。
虽然这种画框比例视觉体验并不太好,但作为一种工业标准被沿用了下来。电视诞生后,为了方便在电视屏幕上播放电影,也沿用了4:3的画幅比例。
再后来随着人们对于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发现人的视野范围其实是一个16:9的长方形,所以很多电影屏幕逐渐就开始走16:9的制式,因此这点也在电视的液晶屏幕上得到普遍运用,这样更符合人的视觉体验以及利于视频画面的呈现效果。
创维电视55H7S
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