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旗下的鼠标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还是蜂巢状的金属网孔,以夜袭系列为代表,我也是从夜袭X才知道Tt这个品牌的(引领我接触外设的带路人,对夜袭X这款鼠标情有独钟)。不过我一直都很纳闷,这种网孔设计时间久了之后灰尘积累怎么处理。不过我也没有蜂巢鼠,这些就不花心思去想了。
今天开箱分享的是Tt旗下一款定位入门级鼠标:IRIS RGB游戏鼠标,从配置上来看,它搭载了一颗原相PMW3325引擎,也就只是一只很普通的入门鼠标而已。但和其它鼠标最不同的地方,是其底部周围那一圈加宽的透光带。具体情况且随我往下看吧。
外包装很简单
罗技(Logitech)G502 RGB自适应游戏鼠标
去购买
外包装盒是采用了红黑配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红黑配色比较有“电竞感”一点,很多品牌都喜欢用这套配色方案,不过话说回来红黑配色也算是比较经典了。表面主要是产品渲染图,下方有型号和三个主要特性,包括:16.8万色RGB、最高5000DPI值、20M微动等。
背面增加了一个特性,6键可编程。
翻页式的开窗设计,不需要打开包装就可以一睹真颜,也可以大致的体验一下鼠标的持握大小感觉。在内封上面对六颗鼠标按键的默认功能进行了说明,不过全部采用的是英文标识,虽然基本上稍微熟悉一点鼠标的人,都不需要这一份图示,但如果加入中文标识,对国人还是要更加友好一点。
定位是入门级产品,所以除了说明书和质保手册以外,就没有其它的附件。官方质保期限是2年,一般是够用了。
细节处理的不错
从外观上来看,这是一只很明显的右手工学鼠标,三围尺寸大概是123x69x41mm,不带线的重量大概在95克左右,从这个数据也可以推断出这只鼠标适合中小型手型持握。
这款鼠标表层喷涂了一层银灰色的涂层,迎着光线看会感觉有很明显的颗粒感,但实际触摸上去是很平滑的。这个涂层触摸上去的感觉,要比镜面的ABS材料干燥一点,有点类似于细磨砂表面的ABS材质触感。
侧裙中端做了一点收腰处理,侧裙直接使用了蜂巢状的细小棱线凸起来增加防滑性能,不过在手汗比较大的时候,防滑性能还是不够好。夏天测试这项性能有先天优势,不开空调不开风扇,最好窗户也别开,闷在房间里玩游戏,一会就大汗淋漓了,百试不爽。这个时候手上也都是汗水,侧裙防滑好不好就显而易见了。
为了贴合鼠标的外形,后方这颗侧键的形状比较异形,相对前方那颗来说也要略微的松垮一点,反馈不够前方那颗干脆,回弹也偏疲软一点。如果两颗侧键的手感综合平均一下,我就更满意了。
这只鼠标相对Tt旗下其它款式,应该算是很简约常规的外形了。
背部拱起的曲线比较大,整体也比较圆润,我自己手长17cm用起来挺好的。19cm手长趴握用就显得略微的小了一点,抓握用倒也还合适。
这只飞龙的LOGO不用关在鼠标内部,堂堂正正的出现在表面也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
底部这一圈发光灯带,比常见的鼠标灯带要更加的宽一点,发光面积也就更大了,也算是这只鼠标在灯效细节上花的一点小心思吧。
左右键采用的是分体式按键设计,当点击位置处于前端三分之二位置的时候,有良好的反馈和点击手感,如果点击后面三分之一位置,就会非常生硬。虽然这只鼠标使用了分体式左右键设计,但按键并不松垮,左右键的一致性也不错,没有很明显的差异。左右采用的是华诺白点微动,并不是常见的20M欧姆龙微动,按压力度要比欧姆龙20M稍微的偏轻一点。
大多数鼠标会给滚轮侧边采用透光材质,这只鼠标又一反常态,将鼠标滚轮做成了不发光的设计。滚轮的阻尼感适中,可以感到有刻度感,但不是特别的明显,滚轮键按压就比较偏硬了。后方那颗DPI键,手感和后侧键比较接近。
出线口位置的防拉扯设计还稍微的做了一点内缩处理,不会显得太突兀。
底盖上除了常规信息之外,最显眼的应该是带纹理的“Tt esports”LOGO。上下方各有一块大面积特氟龙脚贴,表层还有塑料保护膜。正式使用鼠标的时候,一定要将这层保护膜撕掉,否则你会觉得鼠标移动起来特别的生涩。
线材是1.8米的黑色橡胶线,没有配备磁屏蔽环和镀金工艺接口,稍显逊色。魔术贴带对于线材收纳还是挺不错的,我比较喜欢这个小东西。
驱动程序
这只鼠标的六个按键都是可以进行自定义的,在修改左键功能的时候,会提示至少需要保留一个左键功能,不过一般建议不要修改常用按键的功能。另外,鼠标支持保存5组不同的配置。
鼠标的灯光效果一共有9种,分别为:静态、呼吸、光谱、跑马灯、波浪、反应、闪烁、声音控制和系统温度等,后两种模式中,声音控制类似于音乐律动,系统温度则是鼠标根据系统温度变化产生颜色变化,这两种模式在键盘上出现的比较多,在鼠标上还是很少见的。此外还可以对灯光颜色、方向、亮度、速度和循环模式进行自定义调整。
在DPI循环档设定中,可以最少设定单个DPI数值,无需进行切换。这只鼠标搭载的是原相PMW3325引擎,可以设置以100DPI为步进,范围在100-5000DPI以内的任意数值。回报率和按键反应时间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直线修正功能一般都不需要开启,特别是玩游戏的时候,会影响到正常的移动操作。前两年的入门引擎A3050,现在除了一些国产品牌在百元级产品中用的稍微多一点以外,大部分都升级到PMW3325上来了,现在鼠标引擎的性能大多是过剩的,虽然PMW3325最高DPI只有5000DPI,一般来说日常使用还是足够的。
有些宏会对工作和日常操作有帮助,有些可以提升游戏的反应和操作效率。懂的人都懂,宏就不多说了。
灯光效果
灯光的过渡没有卡顿和光线不匀均的情况,特意加大发光面积的发光带,在灯效的表现上也更加有优势一点。9种灯效在可玩性上,也的确比很多同档次的鼠标更高一点。
夜间环境下,自带侧边投射效果,不知道这是不是设计的本来意图,还是只是无心之举。
使用感受
我记得我最开始接触专业外设的时候,习惯使用1200DPI的数值,去年开始玩CSGO,速度反而降低到800DPI了,目前身边大多数朋友的DPI数值都保持在2000以内,少数会到3000左右。超过3000DPI的,真的是凤毛麟角。我使用这只鼠标默认的四档数值进行了蚊香图和画井字的方式来进行简单的测试。
首先四档的蚊香图都没有出现很夸张的锯齿、以及跳跃掉帧的情况,不过到3200后有点驾驭不住这个速度。日常使用的话,还是建议选择3000DPI以内的数值,毕竟入门级引擎,对于高段位的数值表现肯定不会特别理想。此外,画井字的表现可以判断,引擎默认是不带直线修正功能的。整体来看,符合PMW3325作为一款成熟引擎所应有的表现。
这只鼠标的背部拱起较高,应该是更加的适合趴握的持握方法,我自己17cm手长尝试了趴握的持握方式,掌心和手指的部位都比较饱满,舒适度不错。如果18cm以上手长的话,还是建议抓握会更合适一点,否则会觉得鼠标过小,不方便操控。
总结
优点:整体做工细节方面表现不错;加大面积的透光带、灯效多,可玩性相对较高;
不足:主要是侧裙,在手感方面略微减分,特别是在手汗较大的时候表现不够优秀,如果可以改成防滑橡胶就更好了;另外滚轮键有点生硬;
鼠标使用的是原相PMW3325入门级光学引擎,性能是基本够用的;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也都还算用心,不带线的重量95克左右是我比较能接受的数值;整体给我的感觉是,鼠标比我想象中的要好那么一点;性价比只能说尚可,可以做一个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