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宗 二宗

「小身材,大味道」RX100 Mark III 使用心得

在索尼大法铺天盖地念口号的这些年里,民用级产品中,除了横扫摄影圈的全画幅微单之外,应该就属这款黑卡产品的序列更引人关注,虽然官方一共把4款定位各不相同的相机型号都列为了黑卡系列。

买这台相机的时候定位就是随身携带记录生活,并没有作为主力机使用,但残酷的事实拍醒了我,一年数据统计下来,比我的A7r2照片大概翻了一倍。

就日常记录来说,手机焦距是24mm~28mm(单摄) 到50mm~55mm(双摄),按道理也是够满足了,但问题是当中的那些焦段怎么弥补?左右权衡下来,我觉得有时等效70mm会更有利于一些场景的构图,特别指出的是索尼还有一个叫做无损变焦的黑科技,可以在最高70mm的焦距下做2X的数码无损变焦,并获得一张的全像素约2000w像素的照片。

另外大法很良心的出了高速化黑科技的IV和V代黑卡,可惜我在高速化和视频方面额需求几乎是0,最后在预算非常吃紧的情况下选择了,价格更亲民的3代适合我(约4000左右的售价)。

说能塞裤兜里还是靠谱的,但平滑的金属机身其实还挺滑溜,抓了没几天我就买了个手柄增加握持。

(1元钢镚 iphone5 rx100m3 比大小) 比厚度 相机貌似要跪,不过这个体积也不能要求更多,毕竟更纤细的话其实使用起来更难受,毕竟这不是手机平板。

自带了一个内置黑科技的弹跳式电子取景器,放大倍率其实挺小的,大白天强光源在lcd实在看不清的情况下凑(zhuang)合(bi)用一下。

实际使用的概率无限接近0,因为朋友说用这玩意拍照的时候像老师傅修眼镜。

大法祖传的操控界面,毕竟已经全家桶收集好了,已经知道很糟心,但吐着吐着也就习惯了,不过你别说这界面很良心的和全幅几乎一模一样!

正面波轮上下左右+旋转都是可以自定义的,另外还包括C键,镜头正面的旋钮也可以自定。

折叠屏的各种姿势,为啥就不能出个带触摸的呢!

这款产品的特点和主要卖点,在24mm有F1.8的大光圈,不过变焦到25mm就会立马缩小,所以在这个手机虚化吊打卡片机的年代来说,更多的还是充当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能获得更高的快门,简单来说就是更容易拍到清晰的画质。

内置ND的话一般在摄像机我们会看到,这类的小卡片机也是由于无法做到更高的机械快门(最高1/2000) 导致需要ND减光镜减少进光量,官方的使用也算一种合理的搭配,而且画质衰减也不严重,毕竟原厂内置,值得信赖。

实战搭配机内的ND,进行溪流拍摄 。

另外找了好久才发现这机器还是带防抖,虽然不知道这个五轴的效果怎么做到的,但实际使用下来的话,大概能弥补1~2档的效果吧。

手持夜景,大概也没法达到什么地球引力的极限,不过这个1/4的话应该还是没撒压力。

中心100%另外可以看到,右上角的强光源斜射进入镜头,由于机身是没有遮光罩设计的,多亏蔡司镜头的红T星镀。

直出jpg的画面细节,中心100%,其实不告诉你们是卡片机拍的也有人信吧?

30S曝光的风景拍摄,原图raw解析力其实细节还是挺多的,搭配大法的cmos拥有良好的动态范围(RAW)。

画面左下角边缘画质。

近摄豪的玩物。

100%细节 (RAW) 大逆光场景,为了保证高光的细节不会溢出,选择整体向左曝光,后期增加暗部曝光。

100%细节 (RAW)

搭配大光圈大概还能拍个银河?或许是个新用法? 24mm F1.8 iso2000曝光20S 社区里黑卡的帖还挺多的,各种使用和功能介绍的都挺详细的,这里我就不继续啰嗦,直接说一些实际使用中的小技巧和心得吧。 1.色彩模式默认的话,我个人觉得有时候颜色会比较奇怪(黄的太黄,绿的太绿) 建议使用light的色彩模式,相对会清淡一些,锐度+1; 2.白平衡偏移不是很建议,真的觉得颜色不好可以在AWB里往红色和蓝色进行设置,但不宜过多; 3.机内有个叫DRO的功能选项,主要作用是机内计算平衡画面自动提亮暗部画面的细节,建议后期不修图的同学可以把这个调到auto模式,大白天逆光场景下直接开LV5; 4.进行长时间曝光(超过5S)开启降噪,否则画面很难看; 5.风景拍摄建议使用MF对焦,为啥推荐?因为对焦直接拧到底就是无限远,太方便了!!(夜景和光线负责情况下使用) 最后就是一些杂图,相机还是用来记录生活比较多,旅游随拍记录身边的美挺好(长边缩图3000 加水印)。

最后放一张黑卡拍的器材图....

热卖爆款
没有更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