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七彩虹突然发力SSD,从2.5英寸盘到紧随其后的M2。紧接着今年突然又发布了自己家的内存,我都还没明白这些布局的意义。直到收到了来自七彩虹的iGame Sigma M500。
作为全国销售量最大的板卡商,内存和SSD原来并不是为了简单的扩充品类这么简单。当你所有的配件都能销售的时候,那么何不做一台All-in-One的PC呢?
开箱
外包装采用的是原色的环保瓦楞纸,整体设计看起来很简约。
封口处贴有封箱标,防止二次开箱。
顶部减震泡沫额外套了一层瓦楞纸,被做成一体式的了。有一个易拆开口。不用担心泡沫卡太紧不容易取掉。
配件很简单,只有一根电源线。
Sigma M500 463*465*223MM的尺寸比中塔略小一些。整体配色以银灰色+黑色为主,机箱线条和棱角非常多,看着给人攻击性很强的感觉。前面板和侧面板接缝的部分有一个很显眼的凹槽,是机器的灯带部分。前面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替换。
Sigma M500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环绕机箱四周,你是看不到一颗螺丝的,这点很有意思。
Sigma的这个前额有没有很像星矢的头盔。显眼的红色部分是机器的电源按钮。
前置面板扩展比较丰富,2个USB2.0、2个USB3.0、3.5mm音频接口,和重启键对称的是灯效控制键。让强迫症舒服的对称设计好评~
机箱顶盖的尾部,设计有一个“后脑勺”,里面藏了个风扇。
侧面板采用的是一个折叠凸出的几何设计,面板是一体成形的,这个工艺成本不便宜。折角部分被打磨成了圆角,因为折叠设计如果做成棱角就会特别锋利,考虑的还是挺周到的。
机箱后置了2个USB2.0、4个USB3.0、1个PS/2、1个HDMI接口、1个DVI接口、再是RJ45网口和音频接口。没有配备Type-C接口有点可惜。
可以看到I/O面板上方已经没有多的空间能容纳风扇了,也许这就是设计后脑勺的原因吧。
前面板的底部有一个IGAME LOGO的射灯。底座不小,可以把机箱垫的很高。底部正中间蜂网内是一个进风风扇。
刚刚提到过,Sigma M500外部是没有螺丝的,那侧面板如何打开呢?答案全在底部了~
卸掉螺丝,之后就是保修贴了,“请详细了解产品保修条例后拆解本产品”并不是表达说不能拆解,具体会有什么影响在最后的关于售后部分再为各位解答。
拆解
侧面板是由划扣固定,下滑打开。
我拿到的SIGMA采用的是GTX1660Ti,标准规格1500MHz/1770MHz,显存频率12GHz,8PIN供电,DVI/HDMI/DP接口每种一个。一根10mm热管S形盘踞在显卡鳍片中。
CPU散热方面,采用的是一个8cm,4热管的侧吹风冷。旁边的12mm风扇就是藏在顶盖“后脑勺”里的风扇。
采用的是8G 2400Mhz内存。
最后有意思的就是这个定制的巴掌大的电源,来自鑫谷定制,电源SFX规格,额定功率350W, 80PLUS铜牌认证。
亮机图赏~底部的射灯还是挺有意思的。
测试
整机来说的话其实也没啥好测性能的,每个配件啥性能,相信大家各种评测早就看了好多遍了,就不在这里赘述了。说一些大家看不到的,和想要知道的。
相关配置,这次鲁大师倒是识别的很准,没有配备WIFI有些不应该。
内存颗粒来自镁光。时序17-17-17-39-55
固态硬盘型号CN600性能表现还挺不错的,NVME硬盘的性能指标是以随机读写为主的,这个随机读写能力还是很高的,尤其是随机写入表现,让我挺意外的。
那么值不值?
我们从整机用户最关心的体验,性价比以及售后3个方面来分析一下Sigma M500。
体验
整机由于采用了定制化的结构,配合上专用的散热,风道和散热效率要比普通兼容机高很多,这也是整机最大的优势。
测试室温为28℃,双烤状态下,CPU维持在68℃,显卡则是稳定在64℃左右,这个温度表现还是值得圈点的,毕竟机箱风扇只有一进一出2个。就是噪音控制不是让人很满意,风扇的转速听声音就知道非常高,希望后面能使用静音效果更好的风扇。
后来到晚上的时候,研究了一下Bios发现有个风扇静音模式,测试室温为27℃(室温比下午吃饭的时候下降了1度),双烤状态下,CPU维持在71℃左右,显卡则是稳定在65℃左右。温度提升不是很大,但是噪音下降了10dB,降幅还是挺大的,真的安静了很多,推荐使用这个模式。
体验的另一个部分就是自研软件了,但是很遗憾Sigma M500的原装系统里没有搭载专用软件,连灯光调整的软件都没有,灯光只能靠主机上的按钮来控制。
当然,作为首款产品,值得的改进的点也是不少的,首先还是机箱上的,机箱的空间利用率还是不高,接近中塔的体积,用的却是M-ATX的主板,空出来的部分完全可以进一步压缩机箱体积或是增加扩展。没有搭载WiFi和蓝牙功能,这个对整机用户来说还是很重要的,额外的WiFi+蓝牙是需要占用2个USB口的。最后还是噪音和散热平衡的问题,我觉得散热结构还是有值得优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