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同年龄发育的里程碑
孩子的6个月前,他一般该学会些什么事情呢?
出生后6个月,宝宝以生理需要为主。
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此外会有一些互动交流的活动,比如睁开眼睛,注视人脸、反应性微笑,注视自己的手,周围环境(视线距离30cm),对妈妈说话的声音有反应,咿咿呀呀地发声,发出笑声。
他会需要大人拥抱,渐渐地学会抬头转头,趴着对你给他的玩具开始有反应。
6个月之后的孩子,无论在动作、语言还是和父母、家人的交流上都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他会试图拿某样东西,看看你或者看看他想要的东西,再看看你的反应,又或者是拉着你的手够他想要的东西,又或是用手指着他想要的东西让你拿,嘴里还“嗯嗯嗯”的。
他会趴着360转来转去,喜欢你们抱着扶着他到处看到处摸到处拿东西,拿到东西之后两只手交换着看来看去,敲敲桌子或者对着敲敲,听发出来的声音。
偶尔还会咯咯咯地笑,自己做着玩的时候还似乎说着话,你们发什么奇怪的声音他都会看着你们,偶尔还模仿一下,这些都是为学说话作准备。
而在1岁以后,孩子的发育会渐渐地慢下来。
他会走了,但必须走得更好更快;他会说话了,但需要更多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他要学习如何适应他所在的环境。
2岁后,他需要表达自己、与人分享、同时,也要能按照大人的指令做些事,可以回答简单问题。
家长需要关注什么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们需要留心以下几个大动作发育进程点:
1岁之内的孩子动作发育很快,所以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6月:抬头、俯卧、坐
6-9月:独坐、翻身、爬
9-12月:扶站、拉物起立、独站
1-2岁:走、后退、跑、上台阶
我们还需要留心他的语言发育进程点:
12月内:咿呀学语,积累理解的字词。发单音节、重复单音节咿呀咿呀自语 、模仿声音、开始学话。
1-2岁:认识爸爸妈妈、儿童最初表达的50个词语(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阿婆、呜呜、姐姐、鸡、鱼、宝宝、汪汪、吃、猫、拿、蛋、鸭、狗、球、咦、手、脚、灯、阿公、哥哥、弟弟、糖、妹妹、饭、鞋子、鸟、喵喵、电视、菜、阿姨、大、娃娃、我、门、要、谢谢、衣服、裤子、叔叔)。
2-3岁:3字以上短语、简单句、儿歌 。
4-6岁:自言自语、说话流利。
现在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吗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2018全新增订)
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