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育儿说#很多人家里都有一面墙,墙上全是孩子上幼儿园,参加兴趣班得到的奥特曼贴纸。不光有贴纸,上课还能得到各种小印章,可以换玩具。贴纸和印章鼓励的方法对小朋友上课很起作用,特别是对兴趣一般的课程,为了全勤奖,为了换玩具,孩子也会坚持去上课。
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孩子上课确实动力十足,满心期待换礼物。但久而久之,当礼物展柜里没有孩子心仪的礼物了,孩子不喜欢贴纸了,对课程的新鲜劲也过了,上课的动力就渐渐减弱了。有的孩子继续坚持学习,有的孩子就中途退出了。
退出的原因很多,孩子不喜欢上,时间不合适,家长认为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没时间接送等。坚持的原因大概分两种:家长坚持,孩子喜欢,有的两个原因都有,有的只占其中一个。
为什么有人能坚持下去,有人早早就退出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上有趣的现象——德西效应。
01德西效应—关于奖励的副作用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被称之为“德西实验”,也因此提出了“德西效应”。
德西实验
爱德华·德西随机抽取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题。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全部的学生答题都没有奖励;
第二个阶段,分两组,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1道难题后,就能得到1美元的奖励,无奖励组的学生仍然像原来那样解题,没有奖励;
第三个阶段,在每个学生自由休息时间,观察学生是否在解题,以此作为判断孩子对解题是否有兴趣的指标。
结果发现,奖励组的学生在休息时间解题的少于无奖励组的学生。这说明,无奖励组的学生,对解题依然保持了较大的兴趣,奖励组的学生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更快。
由此,德西总结出被称为德西效应的结论: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过于强调外部奖励,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学习,是为了获得奖励,做家务,是为了赚取零花钱,孩子的行为,都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他就很容易形成金钱至上的观念,而忽略了做作业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02 奖励的正确打开方式
德西效应告诉我们,奖励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但奖励,也不是绝对禁止的事情,在奖励孩子之前,首先要明确,奖励孩子的初衷是什么。
奖励的初衷
为什么要奖励孩子?是要肯定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尊老爱幼也好,读书写字也好,做家务劳动也好,都是值得鼓励的行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做事情都需要动机,或者是内部动机,或者是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发自孩子内心的,外部动机是大人可以控制的。如果想一直让孩子保持动力,那就必须是孩子有相应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是不能一直发生作用的。
所以,外部奖励能发生作用的时候,是孩子还没有形成内部动机,或内部动机不够强烈的时候。通过外部奖励让孩子先行动起来,逐渐引导他形成内部动机。
03奖励要适度,不滥用奖励
要牢记德西效应,当孩子做喜欢的事情时,给他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奖励要适度,不能滥用奖励。
孩子该做的事情,不用奖励的方式,特别是物质奖励。比如,吃饭,穿衣,做作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是他应该做到的,即使他没有足够的内部动力,家长通过引导,适当施加压力,也要让孩子完成,这是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孩子有足够内在动力的事情,不用奖励的方式。
比如,孩子喜欢玩乐高,喜欢跆拳道,喜欢轮滑,没必要用奖励让孩子坚持,孩子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投入精力,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动力了,完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反而影响孩子的内在动机。
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的,不能只是理论指导,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成长。比学赶帮超,不但在学校适用,在家庭同样适用。
很多妈妈,在陪娃的过程中,已经成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识得五线谱,会自然拼读,动滑轮定滑轮张口就来,能滑冰,会游泳,英文歌自然不在话下,下得了围棋,做得了手工,还有N多新技能陆续解锁中。爱学习的父母,才会有爱学习的孩子。
给孩子最好的奖励,不是给他金山银山的财富,也不是让他学各种技能参加各种兴趣班上最好的学校,而是让他有一对乐观向上,用于探索,积极面对生活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财富的传承需要时间的积累,但给孩子好的父母,只需要我们自己改变和行动。
Aptamil爱他美卓萃幼儿配方奶粉3段 900g
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