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寒冷,人们通常不愿意出门运动,身体需要的热量倍增,需要大量的进食,保证人体营养所需。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胃部就会发生jing挛性收缩,减弱脾胃的功能,一旦食用一些不宜消化的食物,势必会增加脾胃的消化压力。但是很多人在冬季嗜食辛辣食品,这些刺激性食物会导致胃病,或者使原有的胃病复发。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多掌握几道冬季养胃食谱,使这个寒冬不再为胃而发愁。
1、参芪猴头菇炖鸡
材料:猴头菇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猴头菇洗净去蒂,发胀后挤干水,切片待用。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文火慢炖直至肉质软烂香气扑鼻。
功效:此汤水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2.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30克,生姜50克。
做法:所有食材放入砂锅内,加水武火煮沸后撇去浮沫,再以文火煮至羊肉熟烂,加入少许食盐调味,食肉饮汤。
功效:本方是汉代张仲景的名方,具有补血调血、散寒开胃、益气健脾、祛寒止痛的功效,最适于虚寒体质的人食用。
3.神曲陈皮粥
材料:神曲15克,陈皮10克,大米50克。
做法:将神曲、陈皮研为细末,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次,连续吃3-5天。
功效:可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难消。
冬季,胃寒的人较多,此时应适当选择一些能暖胃的食物。有胃病的朋友都知道,胃部敏感时,如吃了一些“硬菜”,如大鱼大肉等,就会觉得很不舒服。冬季养胃,粥、面条、热牛奶等食品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饮食制作时应尽量选择蒸、煮、烩、炖等烹饪方法,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选自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微博)
1.多吃温性食物。冬季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膳食中应多补充产热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提高肌体对低温的耐受力。此外,胃的脾性是喜燥恶寒,应多吃些温阳暖胃的食物,如南瓜、牛羊肉、韭菜等。(说到南瓜给大家推荐一款进口贝贝南瓜,是18家幼儿园公认的营养辅食,保护孩子脆弱的肠胃。老少皆宜!)
星优选 贝贝小南瓜2.5kg 约4-7个 新鲜水果蔬菜 板栗味宝宝辅食营养
去购买
2.三餐定时定量。冬天昼短夜长,很多人会改一日三餐为两餐,并提高两餐的餐量,这种做法不值得推荐。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紊乱而使胃黏膜受损。每日三餐应定时定量。三餐能量分布应为30%、40%、30%,早餐在6:30~8:30,午餐在11:30~13:30,晚餐在18:00~20:00。
3.多吃炖菜少吃凉拌。冬季天冷,很多人喜欢吃烫嘴的食物。但人的食道壁由黏膜组成,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也不利于人体保暖。因此,冬季的食物要以温热为主,多吃炖菜、炒菜,少吃凉拌菜,喝汤不要喝刚煲好的滚汤。
4.细嚼慢咽。有人下班从寒冷的户外回到家,看到热乎乎的饭菜立刻端起来就狼吞虎咽地吃。但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食,咀嚼不充分的食物到胃里不能充分与胃肠液相混合,直接影响其消化吸收,还容易吃得过饱而超出胃容量。细嚼慢咽则有利于食物与胃液的均匀混合,促进消化吸收,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的吸收率还可以提高10%左右。建议每口食物咀嚼30次,每餐不低于20分钟。
5.餐前喝杯温水。最佳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