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力合作下,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为什么还要18个月
伴随着仍在持续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面,是全球科学家们史无前例的合作。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此前宣布,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疫苗可能在18个月内完成。
戳视频,看报道:
对于通常需要数年甚至10年计的疫苗研发来说,如果18个月内第一批疫苗真的出现,将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疫苗研发速度。
全球拍此前总结过与病毒竞赛的全球疫苗研发,国外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正以“破纪录”的速度研发疫苗。参与各方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或利用新技术、新平台研发新型疫苗,或提供新工具助力疫苗研究和试用。
然而,为什么即使是在全世界齐心协力的情况下,研发疫苗还是需要那么久的时间?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健康与生化安全所主任Rob Grenfell等近日在“The Conversation”网站撰文,深度解析了疫苗研发所面临的数座大山。
今年1月上旬,中国公开分享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完整RNA序列。现今病毒名字也由COVID-19改为SARS-CoV-2,以更直接指明疾病本身。这一举动也正式启动了全球范围的疫苗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昆士兰大学和欧美的研究机构。
1月下旬,该病毒首次在中国境外成功繁殖,这也意味着他国研究人员首次获得该病毒的活性样本。
有了这个样本,研究人员就可以开始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这是全球范围研发疫苗的另一关键步骤。
Rob Grenfell指出,疫苗开发周期历来都是2到5年。但如果是全世界范围的合作,再加上往年针对冠状病毒疫苗的经研发验,研究人员很有可能在短期内成功研制出疫苗。
疫苗研发的五大挑战
疫苗的研发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很多,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具备自行研发疫苗的能力和设备,并且在此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未知的阶段。
首先,研究者必须了解病毒的特性,以及在宿主,也就是人类体内的行为。因此我们必须先要建立一个动物模型来展开研究。
寨卡病毒的小鼠模型之一
接下来,他们必须证明潜在疫苗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它可以在不造成任何伤害的情况下,正确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
然后科学家才可以使用动物模型进行临床前试验。成功通过临床前试验的疫苗才能继续被送到具备人体试验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人体试验。
实验将在哪里进行,由谁操作,还有待商榷。一般来说,在当前疫情爆发的大环境下展开疫苗试验是理想的时机。
最后,即使疫苗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它还需要通过各种监管机构的批准,在最终疫苗准备好交付之前,还需要建立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疫苗制造方法。
疫苗研发要经历5大阶段,通常需要十余年时间
在上面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面临潜在的挑战。
生物模型的开发与验证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毒株已经成功分离。在此期间,需要一个有着高级别安全度并且是无菌条件的实验室来培养病毒,利于病毒的生长。
新冠病毒毒株的成功分离,为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接下来的挑战是开发和验证病毒的正确生物模型。这个实验将会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实现,结论会为科学家了解冠状病毒在人类体内的行为提供线索。
对此,此前SARS(非典型性肺炎)疫苗的研究过程已经为此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科学家们已经为SARS建立过了一个生物模型,使用雪貂来识别病毒的原始宿主:蝙蝠。
SARS的传染圈
SARS和新型SARS-CoV-2的基因编码相似度约有80%至90%。因此,此前与SARS的抗战经验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以在已有的雪貂模型基础上,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进一步研究。
病毒变异与蛋白质制造
然而,接下来还要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冠状病毒的变异。
目前看来,新冠病毒继续变异的可能性非常大。作为一种动物病毒,它可能已经变异了,因为它首先适应了另一种动物,然后从一种动物转移到人类身上。
冠状病毒通过变异,从原宿主传播到人类身上
最开始这个病毒是不具备人传人的特性的,但是现在它显然已经开始在人类之间广泛传播。
随着病毒持续对人类的感染,它正在经历一个稳定的过程,这是突变过程的一部分。
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突变过程甚至可能在世界的不同地区发生变化。
这些原因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会影响感染人数和病毒发生变异的机会。此前接触过其它冠状病毒的地区,可能会影响人群对感染的易感性,这可能导致出现变异株,就像季节性流感一样。
所以关键就在于需要用最新版本的冠状病毒毒株来做疫苗试验,使疫苗有最大的机会发挥效力。
另一个挑战是从需要开发潜在疫苗的病毒中制造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经过特殊设计,可在给药时引发免疫反应,使人的免疫系统能够预防未来的感染。
幸运的是,近期对于病毒蛋白结构以及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使这项工作在全球范围内能以可观的速度取得进展。
研制疫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将比此前的研发周期要快得多。
在非典期间,人们吸取了很多经验。全球科学界从研制非典疫苗中获得的知识,为我们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发表评论